1912年8月,韦祖珍出生在广西东兰县的一个贫寒家庭。原名韦仕,父母希望他能通过科举考取功名,光耀门庭。然而,命运并不如他们所愿。家中贫困,韦祖珍仅得上了一年的私塾,7岁那年便因家境困窘而辍学。为了减轻家庭负担,年幼的他便跟随父亲一起开船渡客。到10岁时,韦祖珍已经能够独立摆渡,成了村里人称呼的“小艄公”。这段艄公的生涯充满艰辛,直到1928年,韦祖珍才迎来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。
1928年春,年仅16岁的韦祖珍加入了家乡的赤卫队,开始接触到一些进步的思想。1929年12月,韦祖珍参加了百色起义,起义军成立了红7军,而他也成为了这支队伍中的一员。凭借出色的表现,韦祖珍先后担任了班长、排长等职务,逐渐在红军中展露头角。
展开剩余71%1930年11月,韦祖珍随红7军北上,开始了艰苦的征战之旅。他们跨越了五个省,经历了无数激烈的战斗。韦祖珍和红7军一起,边打边走,在9个月的时间里行程达到了7000多公里,最终成功到达了苏区。在此后,韦祖珍参与了苏区的反“围剿”作战,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。
1932年8月,年仅20岁的韦祖珍因在战斗中表现出色,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此后,他在红7军中担任了连指导员、保卫局侦察科科员等职务,表现始终突出。后来,他被派往红一军团,担任教导营特派员、团特派员等职,参与了艰苦卓绝的长征。
随着长征的结束,韦祖珍来到了陕北,受命担任红一军团保卫部副科长,负责边区的保卫工作。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,韦祖珍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晋西南支队保卫科科长,随部队前往晋西南参加抗战。
抗日战争时期,韦祖珍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参与了多次战斗。凭借其卓越的表现,他被送到延安学习,并受到了组织的重点培养。1940年11月,韦祖珍被留在总政担任保卫部副科长,随即又被安排到党校进行学习。1945年6月,韦祖珍被任命为南下支队警备一旅第2团政委,参与了更多的军事任务。
抗战胜利后,韦祖珍被调往东北战场,担任冀察热辽纵队第27旅政委、第18军分区副政委、热河军区独立第18旅政委等职务。1947年8月,他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第24师师长,在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,韦祖珍参与了众多重要战斗,凭借其杰出的指挥能力和出色的战绩,他的名字在军中逐渐声名鹊起。
1949年,韦祖珍被任命为四野第45军第135师政委,随着部队南下,参与了渡江战役、衡宝战役,为解放广西做出了巨大贡献。战后,他被提升为第53军副政委,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。
1952年,年仅40岁的韦祖珍被任命为空军第4军副政委,后升为空军政委。此后,他长期在空军系统任职,为中国空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1955年,韦祖珍被授予少将军衔,成为开国少将之一。
1964年,52岁的韦祖珍被调往空军工程学院担任政委。四年后,他又被调至福州军区,出任空军政委,并在福州任职三年后,于1971年2月被调往广州军区,担任军区政委。不久后,他还兼任了广西军区第二政委。
然而,命运的波折并未就此结束。1973年2月,韦祖珍因遭到诬陷被迫离职并接受审查,这一审查过程长达五年之久。直到1978年冬,韦祖珍才被恢复自由,虽然身心疲惫,但他的精神依旧坚定。直到1981年,他才恢复了名誉,并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。
然而,韦祖珍的命运并未因此得到平复。1982年10月11日,韦祖珍因病在南宁逝世,享年70岁。他的一生,充满了坎坷与奋斗,从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,最终成长为一位屹立于中国军队历史上的重要人物,他为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美港通证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